未来干细胞在卵巢早衰、子宫内膜受损中的应用前景
2023-02-28

干细胞可定向分化为不同胚层的功能细胞,可修复受损组织、改善组织器官功能。目前在各系统疾病尤其是退行性疾病和器官功能衰竭的中备受重视,被认为是解决这类疾病的新希望。生殖系统疾病多因功能障碍或结构受损导致生殖能力减弱,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可通过多种机制改善生殖器官功能,恢复生育能力,已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。

001.png

 01  卵巢早衰(POF)       

卵巢功能过早衰竭(POF)临床生殖激素检查多表现为雌激素水平降低和促性腺激素水平增高。目前常规的方法难以恢复卵巢的正常功能,人源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改善POF的研究已取得了令人振奋的结果,成为临床改善POF的理想选择。

002.png

2015年,杨女士报名参加了由原华西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副院长、四川省干细胞库专家组组长汪成孝教授主持的“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卵巢早衰”科研项目,通过接受静脉输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,幸运地成为了参与临床研究的18位患者中,第一位成功诞下宝宝的人。

2017年3月,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“卵巢早衰合并不孕症患者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干预的临床研究”正式通过国家卫计委干细胞临床研究项目备案。2018年1月,南京鼓楼医院迎来了干细胞治疗卵巢早衰临床研究的一个健康宝宝。也在2018年初,四川卫视报道了又一个成功案例。另有研究比较了静脉注射和卵巢原位注射两种移植CMSC的方法疗效,结果显示静脉注射组比卵巢原位注射组更有利于恢复卵巢功能

 02  子宫内膜受损         

子宫内膜损伤在临床上较为多见,病因主要为Asherman’s 综合征或称宫腔粘连(IUA)。子宫内膜受损使宫腔部分或全部闭塞,从而导致月经异常、不孕或不良妊娠结局等。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4医院妇产科王小红主任等人,开展了一项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修复子宫内膜的临床研究,相关文章于2022年7月发表在《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》。研究选取了40例人工流产术的患者,随机平均分配到干细胞组和对照组。干细胞组的患者,每人通过宫腔内接受1次间充质干细胞悬液注射。两组都接受常规抗炎治疗,对照组还接受雌激素治疗。


003.png

术后第14天和第21天干细胞组的子宫内膜厚度明显大于对照组,干细胞组的搏动指数和阻力指数均明显小于对照组。此外,干细胞组的复潮时间和复潮后经期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,子宫内膜雌激素受体、孕激素受体、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。

研究最后得出的结论是,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修复子宫内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,可有效提高子宫内膜厚度,改善子宫动脉血流情况,提高孕激素受体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,值得临床推广。女性卵巢早衰除了会影响生育能力,还可能更早的出现心血管疾病、骨质疏松,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,一定要引起重视,积极配合治疗,以缓解临床症状,预防并发症的出现。